“茶”字,從草,從人,從木,臺灣作家林清玄就過說:“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‘茶’字拆開,人在草木間,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?!贝碇藨摳灿诖蟮?,回到自然的懷抱中去,就能枝繁葉茂,郁郁蔥蔥,這也是茶道的境界。
茶的含義是什么,“茶”字又分解三部分上部為廿,中部為八,下為十八,廿加八十八,合計為一百零八歲,寓意:人常喝茶健康長壽,可以活到108歲,可稱為“茶壽”。
人物經歷
1953年2月26日,出生于中國臺灣高雄縣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。八歲時,立志要成為作家,也自此養成了一生讀書的習慣。
1967年起,住在臺南,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學就讀,一邊求學一邊寫作, 以投稿賺取生活費,堅持每天寫一千字。1970年,正式在報紙上發表《行游札記十帖》,引起關注,確立了當作家的志向。1971年,高中畢業。
1972年,考入世界新聞??茖W校(現世新大學)電影系,到臺北學習,受教于宋存壽、丁善璽、陳耀圻等導演,創辦《電影學報》并任社長,創辦《奔流》雜志任總編輯,創辦《新聞人周報》任總主筆。
1973年,出版了第一本書《陽園已唱千千遍》。1974年,出版第二本書《蓮花開落》。1975年,出版散文集《稚鳥啼》。1976年,大學畢業。1976—1978年,服兵役兩年。1978年,選擇到《中國時報》(海外版)任記者、主任、撰述、主筆、總編。
共14張
林清玄相冊
1978年,離開報社后,進入臺灣中華電視臺任企劃部主管,主持電視臺《生活筆記》節目,并主持中國廣播公司的帶狀節目《林清玄時間》。1979年,獲得《中國時報》文學獎。1981年,散文集《溫一壺月光下酒》在中國臺灣出版。
1985年,因厭倦了傳播界的工作而辭職,去大溪山上閉關,打算寫一些對佛經的真實體會的東西;同年,獲得國家文藝獎 。1988年,下山,開始寫作“菩提系列”和“現代佛典系列”,并四處演講。
1990年,出版散文集《紅塵菩提》。1995—1996年,再次閉關,準備有聲書系列的出版。1998年,推出有聲書《打開心內的門窗》。1999年,散文集《溫一壺月光下酒》在中國大陸出版。
2000年,推出有聲書《走向光明的所在》,再度熱銷。2008年,散文集《平常茶非常道》在中國大陸出版。2014年,散文集《清歡玄想》在中國大陸出版。2016年,散文集《心有歡喜過生活》在中國大陸出版。2019年1月23日,因心肌梗死,在臺灣去世。
三毛說過:' 人生如茶,第一道茶苦若生命,第二道茶香似愛情,第三道茶淡如清風。' 品茶亦是在品人生。
光之味
在澎湖訪問的時候,我常在路邊看漁民曬魷魚,發現曬魷魚有兩種方式:一種是把魷魚放在水泥地上,隔一段時間就翻過身來。在沒有水泥地的土地,為了怕蒸起的水汽,漁民把魷魚像旗子一樣,一面面掛在架起的竹竿上——這種景觀是在澎湖、蘭嶼隨處可見的,有的臺灣沿海也看得見。
有一次一位漁民請我吃飯,桌子上就有兩盤魷魚,一盤是新鮮的剛從海里捕到的魷魚,一盤是陽光曬干以后,用水泡發,再拿來煮的。漁民告訴我,魷魚不同于其他的魚,其他的魚當然是新鮮最好,魷魚則非經過陽光烤炙,不會顯出它的味道來。我仔細地吃起魷魚,發現新鮮雖脆,卻不像曬干的那樣有味、有勁,為什么這樣,真是沒什么道理。難道陽光真有那樣大的力量嗎?
漁民見我不信,撈起一碗魚翅湯給我,說:“你看這魚翅好了,新鮮的魚翅,賣不到什么價錢的,因為一點也不好吃,只有曬干的魚翅才珍貴,因為香味百倍?!?/p>
為什么魷魚、魚翅經過陽光曝曬以后會特別好吃呢?確是不可思議,其實不必說那么遠,就是一只烏魚子,干的烏魚子價錢何止是新鮮烏魚卵的十倍?
后來我在各地旅行的時候,特別留意這個問題,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東坡肉油燜筍尖,差一點沒有吞下盤子。主人說那是今年的陽光特別好,曬出了最好吃的筍干,陽光差的時候,筍干也顯不出它的美味,嫩筍雖自有它的鮮美,經過陽光,卻完全不同了。
對魷魚、魚翅、烏魚子、筍干等等,陽光的功能不僅讓它干燥、耐于久藏,也仿若穿透它,把氣味凝聚起來,使它發散不同味道。我們走入南貨行里所聞到的干貨聚集的味道,我們走進中藥鋪子撲鼻而來的草香藥香,在從前,無一不是經由陽光的凝結?,F在有毋需陽光的干燥方法,據說味道也不如從前了。一位老中醫師向我描述從前“當歸”的味道,說如今怎樣熬煉也不如昔日,我沒有吃過舊日當歸,不知其味,但這樣說,讓我感覺現今的陽光也不像古時有味了。
不久前,我到一個產制茶葉的地方,茶農對我說,好天氣采摘的茶葉與陰天采摘的,烘焙出來的茶就是不向,同是一株茶,春茶與冬茶也全然兩樣,則似乎一天與一天的陽光味覺不同,一季與一季的陽光更天差地別了,而它的先決條件,就是要具備一只敏感的舌頭。不管在什么時代,總有一些人具備好的舌頭能辨別陽光的壯烈與陰柔——陽光那時刻像是一碟精心調制的小菜,差一些些,在食家的口中已自有高下了。
這樣想,使我悲哀,因為盤中的陽光之味在時代的進程中似乎日漸清淡起來。
人生如茶 品人生滋味
茶的滋味,大抵在其或苦或甜,或濃或淡色味交織之中,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
1、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,在品茶中感悟,在品茶中成長。
2、佛能洗心,茶能滌性??嘀杏刑?,甜中是苦,先苦后甘,人生亦如是,如飲黑茶。生活禪,幸福茶,禪洱茯茶,一生幸福。
3、人生就像一杯茶。第一口苦,第二口澀,第三口甜?;匚兑幌?,甘甜清香。平淡是它的本色,苦澀是它的歷程,清甜是它的饋贈。
4、茶不過兩種姿態,浮、沉;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,拿起、放下。人生如茶,沉時坦然,浮時淡然,拿得起也需放得下。
5、君子之交淡如水,茶人之交醇如茶。
6、在又苦又甜的茶里,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和哲理??蛷倪h方來,多以茶相待。平地人不離糍粑,高山人不離苦茶。茶的滋味,大抵在其或苦或甜,或濃或淡色味交織之中,品出一種淡定的人生,一種不可釋懷的人生,一種笑看風輕云淡的人生。
7、人生如茶,空杯以對,才有喝不完的好茶,才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
8、人生如茶,沉浮隨意,自能品出生命的滋味,人生如棋,攻守隨勢,自能把握當下契機,人生如書,精進隨志,自能悟出大道至簡。
9、人生就像一杯茶,不會苦一輩子,但要苦一陣子。
10、日子,不是忍耐,就是等待。不如以茶靜心,過得從容。奮斗,不是忍耐,就是等待。不如以茶敬心,贏得坦蕩。愛情,不是忍耐,就是等待。不如以茶凈心,愛得真潔。人生,不是忍耐,就是等待。不如以茶盡心,活得純粹。
11、把茶冷眼看紅塵,借茶靜心度春秋。
12、大抵,茶的妙處,抑或可以從中品出一種人生的滋味!
13、儒家以茶修德,道家以茶修心,佛家以茶修性。
14、品茶重在意會,學禪貴在參悟。
15、文人的靈感都是飯后茶余發生的。
16、濃茶解烈酒,淡茶養精神,花茶和腸胃,清茶濾心塵,茶之德也;烏龍大紅袍,黃山素毛峰,南生鐵觀音,北長齊山云,東有龍井綠,西多黃鑲林,茶之生也;茗品呈六色,甘味任千評,牛飲可解燥,慢品能娛情,茶之趣也。
17、燙茶傷人,糖茶和胃,姜茶治??;飯后茶消食,空腹茶心慌;午茶提神,晚茶失眠;隔夜茶傷脾,過量茶消瘦;淡茶溫飲,清香養人?!讹嫴韪柙E》
18、茶香中,一顆心慢慢沉靜下來。浮躁世界紅塵滾滾,惟愿內心清風朗月。
19、人生就像一杯茶。平淡是它的本色,苦澀是它的歷程,清香是它的饋贈。
20、君問歸期未有期,安溪競說鐵觀音;天若有情天亦老,碧螺春生忘不了;一江春水向東流,寧折不彎大紅袍;安得廣廈千萬間,香高持久愛毛尖;天長地久有時盡,回味無窮飲苦??;衣帶漸寬終不悔,茉莉花香惹人醉!
林清玄是當代著名詩人、作家,有著不少散文入選人教版、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,相信很多朋友們都還記得他的文章。
林清玄經典語錄 這十句特別有哲理
1.以清凈心看世界,以歡喜心過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軟心除掛礙。
2.人生苦短,緣深緣淺,我們都應該豁達與樂觀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個人,每一件事。
3.當我們活在當下的那一刻,才能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,當我們斬斷過去的憂愁和未來的恐懼,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。
4.不管做什么事,在失敗的時候如果還有藉口,那就是還未曾盡過最大的努力。
5.今天比昨天慈悲,今天比昨天智慧,今天比昨天快樂。這就是成功。
6.我知道,我們走過的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,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義。
7.浪漫,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,浪費時間慢慢喝茶,浪費時間慢慢走,浪費時間慢慢變老。
8.沒有人會關心你的事情,因為河流如此湍急,而這正是人生最大的悲情。
9.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,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;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,而是來自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友情。
10.醉過方知酒濃,愛后方知情重,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也。
《平常茶非常道》是200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林清玄。
這是本禪茶文化散文,由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。全書共分四個欄目,包括:茶能生善、人間奇香、飲茶洗心和入清涼地。閱讀本書,如同聽聽林先生在作禪與茶的講演。講演深入淺出,頗能明心見性。
《林清玄作品:靈性深處開蓮花(溫一壺月光下酒)》
作者簡介: 林清玄,臺灣高雄人,著名散文大師,曾任臺灣《中國時報》記者、主編等職。
以清凈心看世界,以歡喜心過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軟心除掛礙。
浪漫,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,浪費時間慢慢喝茶,浪費時間慢慢走,浪費時間慢慢變老。
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,順流而下,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。
——《境明,千里皆明》
最好看的電影,結局總是悲哀的,但那悲哀不是流淚或者嚎啕,只是無奈,加上一些些茫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