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的普洱茶和廣西的六堡茶,有什么區別嗎?哪個更好喝?
http://m.paydayprimeloans.com/zixun/847.html2021-11-11 08:28:31 jing

近年來,原本暢銷海外的六堡茶逐漸在國內走俏,越來越多的茶友開始認識到這個“墻內開花墻外香”的歷史名茶。同時,茶友們不免將其與國內早已普及的普洱茶、安化黑茶作對比,想搞清他們之間的區別。

我們收集整理了相關資料、也結合了一些資深茶友們的觀點,爭取多維度的向茶友們講述這黑茶三兄弟的區別。

一、略談三種黑茶的特點

雖然同屬黑茶 ,但三者的產地、原料、制作工藝都有所區別,這導致了它們的外形、湯色、香氣、滋味和功效等都不一樣。

1、口感滋味對比

有資深的茶友總結說:安化黑茶甜純爽口;普洱茶茶味醇厚綿滑;六堡茶醇和內斂,細品之下又豐富多彩,兼具普洱、安化黑茶的部分特點,又有自身的特色。

2、傳統包裝對比

▲安化黑茶的三尖散茶,常用篦簍包裝;三磚,常壓成大大的長方磚型;花卷茶,則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。

▲云南普洱茶,大多以筍殼包裝,7片357g茶餅為一提,同時也有磚、坨。

▲廣西六堡茶,傳統使用大竹籮裝茶(40~50kg),后期也出現了磚、餅、坨、團等形式。

3、干茶、湯色、葉底對比

▲干茶對比

▲湯色對比

▲葉底對比

六堡茶對比安化黑茶,因湯色、滋味區別較明顯,相對容易區分。但與外形湯色滋味分類上諸多相似的普洱茶,不少茶友還是分辨不清,下面我們著重來談一下六堡茶與普洱茶的區別。

二、細說六堡茶與普洱茶的區別

1、歷史背景不同

回溯六堡茶和普洱茶走過的歷史長廊,六堡茶主要通過“茶船古道”,外銷到東南亞和港澳地區;而普洱茶主要通過“茶馬古道”,運往國內西北少數民族地區,在清末民國初期,開拓遠銷到其他國家。

地處南部低海拔地區的廣西六堡茶,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,在清代嘉慶年間成為名茶、貢茶,并從蒼梧六堡鎮合口碼頭(“茶船古道”的起點),沿著漫長而狹窄的小河“走”出深山,至港澳地區,再越洋過海,走向東南亞,以其突出的祛濕、調理腸胃功效成為著名的僑銷茶。

▲茶船古道境外線路圖(資料圖)

而地處西南高海拔地區的云南普洱茶,以突出的解油膩、助消化等功效,通過馬匹牲畜等交通工具,被銷往新疆、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區;在清末民初,普洱茶開始被銷往越南、泰國和南洋地區。

▲茶馬古道線路圖(資料圖)

2、產地、原料、工藝

梧州六堡茶與云南普洱茶,其產地、原料、工藝等都不盡相同,從而導致口感滋味、茶性功效等也不一樣。

(1)首先,產地、原料不同

六堡茶:因原產于廣西梧州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,選用蒼梧縣群體種、廣西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出來的品種、品系的茶樹鮮葉,多以灌木型為主。

普洱茶:產地廣泛,主要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、臨滄、普洱等地,以分布于云南省茶區的各種喬木型、小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品種為原料。

▲茶樹分類

▲各種葉種對比

(2)其次,制作工藝不同

按制作工藝來分:

六堡茶分為:農家茶(傳統工藝六堡茶)和 廠家茶(現代工藝六堡茶)。

普洱茶分為:普洱茶生茶(生普)和 普洱茶熟茶(熟普)。

六堡農家茶、普洱生茶大多都是經過初制工藝。

六堡廠家茶、普洱熟茶則是在初制工藝后增加精制工藝而成。

對比一:六堡農家茶 VS 普洱生茶

※小結:區別二者的關鍵詞——“堆悶”&“日光干燥”。六堡農家茶是鮮葉殺青、初揉后直接“堆悶”輕微發酵,這是六堡茶的第一次發酵,因此即使是新茶,其茶性相對來說也會溫和些;而生普是鮮葉殺青后、初揉,然后直接曬干,因此相對有活性、茶性也刺激些,且生普有陽光曬后的氣息。

對比二:六堡廠家茶 VS 普洱熟茶

※小結:在精制加工過程中,都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酵加工形成散茶或緊壓茶。大體而言,熟普湯色比六堡廠家茶更深,滋味更濃厚飽滿,而六堡茶相對清爽,茶氣內斂,香氣和滋味都富有層次感。

(穿插一個小知識,據文獻記載,六堡茶的冷水渥堆工藝,在1958年就已形成并普及應用,而普洱熟茶渥堆工藝出現的時間是1974年。)

3、陳化環境

首先,普洱茶與六堡茶分別產自不同的地區,地域上的差異會對茶葉制作以及后期陳化帶來不一樣的轉化效果。

云南海拔高、干濕季分明,年溫差小,氣候干爽,茶葉陳化速度相對緩慢;

梧州海拔低、氣候溫暖,潮濕多雨,茶葉陳化速度相對比較快。

因此,偶爾我們會發現一些喝慣了普洱茶的茶友(特別是強調“干倉”的茶友),在剛接觸六堡茶的時候會認為六堡茶屬于“濕倉茶”。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,六堡茶的“濕”是相對的,是上述客觀的陳化環境所形成的。而這些客觀的地域氣候環境正造就了六堡茶獨特的“地域風味”。一方水土養一方“茶”,如果要以普洱茶的“干”去衡量六堡茶的“濕”其實是有所偏頗。

其次,六堡茶有著的獨特陳化方式——“窖藏”。這是在歷史因素的影響下,梧州人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而形成并穩定下來的一種陳化模式。有部分茶友會把這種入洞的“窖藏”直接與“濕倉”畫上等號,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。

六堡茶的“窖藏”工藝: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六堡茶作為出口創匯物品之一。茶葉從制作完成、到買家收購、再出庫裝船……這是一個緩慢的周期,梧州人開始意識到茶葉倉儲的重要性。由于歷史的因素、地域氣候的限制以及原產地的就地取材等影響,抗戰時遺留下的防空洞,因冬暖夏涼,相對隔絕于外部氣候,成為當時倉儲六堡茶的佳選。

▲ 梧州中茶的“陳茶窖”

▲ 梧州中茶的“陳茶窖”外景

且在長期實踐中,發現存放到防空洞茶窖中的六堡茶,滋味更醇和,香氣更陳純,層次感也更豐富?!敖巡亍彼炻蔀榱肆げ瑾毺仄焚|形成過程中的一道工序。

茶友平時口中講的“濕倉”主要是指在正常工藝外,故意地加溫加濕,人為把茶葉故意做舊,讓其快速轉化。(雖然合理的濕度是有利于茶葉的陳化,但是人為過度地加濕、做舊處理,則有損茶葉品質,都是不好甚至有害的。)這種人為刻意的“濕倉”與上述利用冬暖夏涼的茶窖陳化是不同的,因此,說六堡茶的“窖藏”是“濕倉”,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。

小編認為,每個茶類,都有該茶類品飲衡量的標準,不能用別的茶類標準來衡量另一種茶類。就好比我們不能用紅茶的醇厚甘美來衡量白茶的清淡爽滑,不能用綠茶的清新宜人來衡量黑茶的濃郁厚實......所以,我們也不能完全按照普洱茶的標準和經驗,來評判六堡茶的好壞。畢竟一方水土育一方茶,每個地方的茶品有其不同的特色與滋味口感。

三、結 語

本文大體從原料、工藝、倉儲等方面,對湖南安化黑茶、云南普洱茶和廣西六堡茶做了分析對比,讓大家對它們有個大體理解。

樹立客觀、獨立的品鑒標準,尋找不同茶類的魅力之處,有助于我們以更全面地去了解中國的各大茶類。最后,也歡迎茶友們留言,一起就本次話題做更深入的探討。

服務熱線

024-83959306

生意名片

食品行業微信群

大型黄色网站在线观看_一级黄色毛片免费看_国产一级无码在线观看_18禁人看免费无遮挡动态图